2006年3月9日,星期四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让“老外”生出家的感觉
义乌启动境外人员融入社区试点工作
陈正明 毛应勇

  本报讯  当许多有着不同肤色、说着不同语言的外国人住在同一个社区,如何帮助他们克服文化差异、和谐相处,成了管理部门的一个考验。3月8日,义乌市委政法委牵头在鸡鸣山社区、锦都社区启动了境外人员融入社区试点工作。
  据悉,截至目前,共有197个国家(地区)的66100多名境外人员常住义乌市,鸡鸣山社区、锦都社区等因外国人居住较多,被市民形象地称为“联合国社区”。境外人员的大量涌入,极大地促进了义乌外贸经济的发展,但由于民族、文化、语言等差异,境外人员涉案增多。为了帮助境外人员消除隔阂、融入义乌,义乌市委政法委、公安局等决定以“中外客商齐谋发展,中外居民共创平安,中外家庭同享天伦”为主题,开展“境外人员融入社区”试点工作。
  在该试点工作中,有关部门把境外人员户口申报站延伸到社区的同时,充分发挥房东、楼(栋)长、三资企业和境外商务机构驻义代表处的外管联络员、社区户口协管员、社区治保干部“三大员”的作用,准确掌握辖区内境外人员的基本情况,还吸收部分外人员参与社区管理,参加综治、调解等群众性工作,增强境外人员的“社区意识”和治安防范意识。
  在此基础上,义乌还要在社区建立免费的语言学习站,开展“手拉手中外家庭结对”活动,加深居民感情,促进文化交流,并引导境外人员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,丰富境外人员的业余生活。